8月1日上午,在红河州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内,随着首批贴着"绿通一码通"标识的跨境运输车队鸣笛启程,标志着云南省"跨境绿通 中越直达"项目正式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这项由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昆明海关联合主办,红河州人民政府具体承办的创新举措,通过"绿通一码通+跨境一锁"的智慧监管模式,为中越跨境鲜活农产品贸易开辟了高效便捷的新通道。
在发车仪式现场,满载着新鲜蔬果的冷链货车依次通过海关智能卡口,系统自动识别车辆电子信息并完成通关核验。据昆明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模式将传统口岸通关流程前置至红河州内海关监管场所,出口货物在蒙自海关完成申报、查验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加密的电子核验记录。当运输车辆行驶至省内高速公路收费站时,收费员只需扫描车道生成的交易二维码,系统就能在1秒内完成车辆信息与海关数据的智能匹配,实现"秒级放行"。实测数据显示,新模式使整体通关时效提升90%以上,单次运输可节约30%的人力成本。
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的重要枢纽,云南省近年来持续深化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跨境物流合作。此次创新模式的落地,特别针对鲜活农产品易腐变质的特性,通过建立全链条"绿色通道",有效降低了运输损耗。红河州某果蔬出口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前运输一车荔枝到河内,通关加运输需要20小时,现在12小时内就能完成,货损率从15%降到5%以下。"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云南对越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8%,其中通过红河口岸的鲜活农产品占比达43%。
在制度设计层面,"跨境一锁"监管模式的应用成为关键突破。海关在货物装车时施加电子关锁,沿途监管数据实时回传至跨境物流信息平台,形成"一次施封、全程监管"的闭环管理。与此同时,云南省交通运输部门同步升级了全省86个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查验系统,实现海关、交通、边检等多部门数据互联互通。这种"智慧监管+协同共治"的创新实践,为跨境贸易便利化提供了可复制的"云南方案"。
从8月4日起,云南省将全面推广这一创新模式,覆盖全省所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边境口岸。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通关便利化条款的重要实践,预计年内可带动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突破500亿元。未来还将逐步扩展至缅甸、老挝等陆路口岸,并探索将模式复制到电子产品、日用消费品等领域。
业内人士指出,该项目的常态化运行标志着云南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进程中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数字化手段破解跨境物流堵点,不仅提升了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更推动形成了"口岸+腹地"的联动发展新格局。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的深入推进,这种以制度创新驱动经贸合作的发展模式,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的活力。

云南桀睿外贸服务有限公司专注于中缅进出口贸易服务,服务贯穿整个国际贸易流程:专业进出口报关、国际贸易结算、进出口单证办理、进出口物流配送、货物仓储、中缅专线物流等,全力打造成为“外贸门到门一条龙”的外贸综合服务体。
电话:4000-888-707
传真:0692-4116315
邮箱:yunnanjierui@163.com
网址:www.jieruifwdr.com
杨经理 手机:19526696809 QQ:2316541978